我的青梅实在太甜了实体书

我的青梅实在太甜了实体书

作者: 辽口的陈大嫂

言情小说连载

言情小说《我的青梅实在太甜了实体书讲述主角陈砚沈清梧的甜蜜故作者“辽口的陈大嫂”倾心编著主要讲述的是:初夏傍晚六点十七临江市老街的石板路还泛着白日晒出的温江风从巷口斜吹进卷起几片落在糖水摊前打了个转又散陈砚刚从机械厂下工装外套洗得发袖口磨出细毛他个子走路时习惯微微低像是在数脚下的石板左手插在裤兜右手捏着一本皮面手边走边用拇指翻动纸记下今天厂里新换的轴承型他是二十八岁的技术总从小在长江边长话做事父亲是退休工程家里那块上海...

2025-11-03 18:26:18
初夏傍晚六点十七分,临江市老街的石板路还泛着白日晒出的温热。

江风从巷口斜吹进来,卷起几片落叶,在糖水摊前打了个转又散开。

陈砚刚从机械厂下班,工装外套洗得发白,袖口磨出细毛边。

他个子高,走路时习惯微微低头,像是在数脚下的石板缝。

左手插在裤兜里,右手捏着一本皮面手账,边走边用拇指翻动纸页,记下今天厂里新换的轴承型号。

他是二十八岁的技术总监,从小在长江边长大,话少,做事稳。

父亲是退休工程师,家里那块上海牌手表如今戴在他手腕上,走时准得像老式钟楼。

右眼角有道浅疤,是小时候爬树被枝条划的,笑起来才看得见。

沈清梧又闯祸了——这念头刚冒出来,他就看见墙头晃了一下。

巷子右侧是间老供销社,外墙斑驳,爬满青藤。

沈清梧正骑在墙头,伸手去够那棵歪脖子青梅树的枝条。

她穿牛仔裤和鹅黄色衬衫,马尾辫扎得高,发间别着银杏叶发卡。

人还没落地,脚下一滑,整个人从半米高的墙头跌下来,顺带撞翻了墙根那只老旧瓷罐。

“哐!”

碎裂声不大,但在安静的巷子里格外清晰。

瓷片西溅,滚到路中央。

那罐子年代久远,据说是五十年代供销社开业时的老物件,平日用来装红糖,现在碎成十几块,糖粒混着泥土撒了一地。

陈砚没停下脚步,首接走过去,从工装口袋掏出一副帆布手套戴上。

他蹲下身,先把大块碎片捡到一边,防止路人踩到。

动作不急也不慢,像是早知道会这样。

沈清梧坐在地上,拍了拍裤子站起来,脸上沾了点灰。

她没说话,只是抿着嘴,手指无意识地绕着发卡边缘。

她是陈砚三十年的邻居,母亲和他妈妈跳同一个广场舞队。

二十七岁,电视台新闻部主任记者,平时爱笑,镜头前特别自然。

可每次闯了祸,就变成这副模样——眼睛低垂,像在等一句责备。

陈砚从随身包里取出一小块麦芽糖,是早上出门前顺手塞的,准备晚上去看父亲时给他含着解苦药味。

他用随身小刀刮下一点,在掌心搓热,变成黏稠的糖浆。

他把碎片一块块拼回去,沿着裂缝涂上糖浆。

这种临时粘合撑不了几天,但至少能固定主结构,不至于一碰就散。

“别站这儿。”

他低声说,“去边上等着。”

沈清梧看了他一眼,转身走到墙边的小木桌旁坐下。

她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这条巷子窄,天快黑了,人慢慢多起来,己经有人探头张望。

“哎哟,谁打的?”

隔壁杂货铺的大婶走出来,“那是供销社的罐子啊!”

“看着像沈家丫头吧?

翻墙摘果子,疯到三十岁?”

“人家陈砚都来收拾了,你嚷什么。”

议论声窸窣传来。

陈砚依旧低头粘罐子,手指稳定,每一道接缝都仔细压平。

他知道这些声音不会停,就像小时候沈清梧踢球砸了邻居家玻璃,他也是一声不响去赔钱。

他打开手账,在空白页写下:“6月3日,傍晚,老街供销社外,瓷罐破损,暂以麦芽糖固定,待明日补胶。

预计赔偿金额:八十至一百二十元。”

写完合上本子,继续处理剩下的碎块。

这时,糖水摊的帘子掀开了。

出来的女人七十多岁,背微驼,手里拎着锅铲,穿着蓝布围裙,脚上一双旧胶鞋。

她是周玉芬,老街土生土长的人,开了几十年“玉芬面馆”,后来年纪大了改卖糖水。

街坊叫她阿婆,都说她嘴比秤砣还硬,可谁家孩子饿着肚子路过,她总会多舀半勺汤。

她在碎瓷前站定,脸色沉着,像是真要发火。

沈清梧下意识往后缩了半步。

陈砚也停了手,没抬头。

周玉芬盯着那罐子看了三秒,忽然叹了口气,转身回摊子去了。

锅铲放在案上,她端出两只粗瓷碗,盛满冰镇酸梅汤,一碗放沈清梧面前,另一碗推到陈砚手边。

然后她拿起长柄勺,又往陈砚那碗里多添了半勺糖水。

“糖罐碎了还能粘。”

她说,“人摔了才叫大事。”

说完,她转身进摊子,锅还在灶上咕嘟着。

沈清梧捧着碗,低头喝了一口。

冰凉甜酸顺着喉咙滑下去,紧绷的肩膀松了些。

她想笑一下,却没笑出来,只是眼神柔和了。

陈砚坐在小凳上,手里还捏着一块碎瓷,听见手机在裤袋里轻轻震动了一下。

他拿出来看了一眼。

屏幕亮起,只有一行字,没有任何铃声或提示音:“明天,沈清梧会笑三次。”

他指尖一动,迅速锁屏,把手机放回口袋。

没人看见。

他低头继续摆弄那块碎片,发现边缘有个小小的“五”字刻痕,可能是当年烧制时留下的编号。

他把它轻轻放进手账夹层,打算以后查查来历。

夜风渐起,吹动糖水摊前的竹帘。

远处江面传来一声轮船汽笛,悠长而低缓。

三人仍留在原地。

陈砚坐着,背挺首,工装袖口沾了点糖渍,没去擦。

沈清梧捧着碗,喝了半碗,剩下半碗映着天空最后一点橙光。

周玉芬站在摊前,手里抹布来回擦着案板,其实早就干净了。

巷口没有灯,但也没人提议离开。

老街的夜晚总是这样开始的——不是靠灯光,而是靠人还站着,碗还热着,碎的东西有人愿意弯腰捡起来。

陈砚抬眼看了看沈清梧的侧脸。

她正望着江的方向,风吹乱了额前几缕发丝,手指轻轻敲着碗沿,像是在数心跳。

他没说话。

只是把手账本重新打开,在刚才那行记录下面,添了一句:“今日未笑。

但糖水温,人在。”

写完,合上本子,放在腿上。

风又吹过来,带着江水的气息和糖水的甜味。

远处,一只野猫跃上屋顶,消失在屋脊后。

时间慢慢滑向七点。

闹钟不会再响,也不会再有新的提示。

它只在午夜出现,像一个守时的陌生人,只说一句就走。

但他己经习惯了等。

等那些细微的、不会被注意的事发生。

比如明天,她会在什么时刻,笑第一次。

相关推荐
  • 错爱错恨
  • 医生宋含烟最新章节更新
  • 折枝予椿
  • 桑延和温以凡的漫画名叫什么
  • 沉默
  • 重生回到选择养母的那天
  • 殿下非要娶我岑锦
  • 医生宋如烟
  • 女帝登基记事免费阅读
  • 永恒岛宠物
  • 渣男重生记
  • 盗心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