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猿”孙悟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西游记》这本书,它是我国西大名著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西游记》原著中,可以看到三教合一的理念、道家修炼的智慧、唐僧师徒取经的艰辛、孙悟空的成长。

若是单讨论《西游记》之中孙悟空这一角色,就可以把《西游记》这本书看成悟空的成长之路。

孙悟空最开始拜菩提祖师的地方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方寸”、“斜月三星”都是“心”的意思,比如“灵台无计逃神矢”、“方寸大乱”,而“斜月三星”就是“心”字。

菩提祖师给石猴起了“孙悟空”这个名字,“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每一句话都体现了菩提祖师对悟空的厚望。

原著章回题目及旁白中,孙悟空还有一个名字叫“心猿”,当然,这个名字并不能算是悟空真正的名字,是作者通过旁白表达出的一个的隐喻,心猿的意思是:心意好像猴子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想东想西,安静不下来。

与“心猿”并列的还有“意马”,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忽而想这,忽而想那,好像马跑猿跳,控制不住。

《西游记》中第一次称孙悟空为心猿,是“五行山下定心猿”,真正定住心猿的,并不是五行山,而是“六字真言”的帖子。

取经路上,孙悟空被唐僧骗戴上了“紧箍咒”,“紧箍咒”又名“定心真言”,正因孙悟空是“心猿”,所以念动“定心真言”可以使悟空头痛难禁。

“三昧”是佛教语,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心猿”孙悟空的眼睛才会被黄风怪的三昧神风、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克制。

“自到西方无对头,牛王本是心猿变。

今番正好会源流,断要相持借宝扇。

趁清凉,息火焰,打破顽空参佛面。”

这是孙悟空率众围攻牛魔王时孙悟空说的。

“牛王本是心猿变”,说明了此时被围攻的牛魔王和率众围攻的孙悟空正对应了悟空大闹天宫时,被围攻的悟空和率众围攻的天兵天将等众。

“打破顽空参佛面”此时悟空己经改邪归正,告别了过去身为“顽空”的自己,要一心去灵山拜佛求经。

唐僧师徒西人历经磨难,来到灵山,章回题目正是“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与前文“心猿”“意马”对应。

悟空成佛后,紧箍咒自然去了,也证明心猿己经成长,不再需要“定心真言”来约束,同时又再一次说明“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这句话中的含义。

最后再说几个关于“修心”的隐喻吧。

六贼象征的是人的六欲,杀了六贼意味“六根清净”。

蜘蛛精象征七情,蜘蛛精的网是“欲网”,蜈蚣精的金光是“情牢”。

阿空因为好为人师,所以引来一堆狮子精。

师徒西人因为贪图嬉戏,所以引来犀牛精。

这算是作者用的谐音梗吧。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