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然而说出这番话的,却是嬴政最为愧疚,如今也最为看重的儿子。

无论如何,嬴政可以确信,这个儿子至少真心将他视作父皇,绝不会加害于他。

沉默良久后,嬴政不得不承认,这个素有凶名的坑货儿子所言,似乎确有几分道理。

至少,自己过去对那些六国权贵,确实过于仁慈了。

但嬴政终究是始皇帝,很快便察觉出新的问题。

“你这小子,连朕都敢糊弄!”

“你所言虽有几分歪理,但六国宗室后裔何其之多,少说也有数十万,其中未必尽是恶徒。”

“不少人在当地甚至颇有声望。”

“若尽数诛杀,不等今日,天下早已大乱!”

嬴政摇头道。

“儿臣方才也说过,若无法尽除,至少需严加监视,绝不可给他们东山再起之机。”

“至于民心,其实并不难安抚。”

“自古百姓所求,不过温饱而已。只要不将他们逼至绝路,他们便不会铤而走险。”

“七国战乱方歇,百姓皆渴望太平。只要朝廷能让他们安居乐业,便能赢得九成民心。”

“失去百姓支持,六国余孽便无处藏身。届时铲除他们,易如反掌。”

“若处置得当,甚至能让原六国百姓主动揭发逆贼,彻底断绝他们的生机。”

“况且父皇莫忘,除六国余孽外,大秦尚有两大威胁——北方匈奴与南方百越。”

“若不尽快肃清内患,如何能全力应对外敌,稳固大秦根基?”

高长青叹息道。

既然穿越为大秦公子,他自然事事以大秦为重。纵观天下,乃至华夏数千年历史,也无人比嬴政更适合执掌大秦。

项羽虽勇猛,却有勇无谋,难成大事。且此人嗜杀成性,入咸阳后屠城焚城,所害百姓不下百万。

刘邦更是无情无义,逃难时竟将妻儿踹下马车,面对父亲被烹煮之危还能说出“分我一杯羹”这等冷血之言。

更可耻的是,刘邦在外交上软弱无能,开创了屈辱的和亲先例。而大秦边军,即便在王朝覆灭之际,仍死守长城,拒匈奴于国门之外。

想到这些惨剧,高长青心中怒火难抑,恨不得将这些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尽数诛灭!

“罢了,此事上你所言,确有几分道理。”

"但你可曾想过,若按你的计划行事,即便成功,你在整个大秦的声望恐怕......"

嬴政凝视赢长青许久,缓缓开口。

此前,他已初步决定将赢长青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毕竟其他公子与赢长青相比,差距悬殊。

长公子扶苏优柔寡断,迂腐不堪,甚至愚蠢到支持分封制,公然与嬴政对立。

二公子将闾人如其名,顽固不化,文武皆不成器。

十八公子胡亥原本尚可,但自赵高被赢长青铲除后,失去赵高提点,本性暴露,也被嬴政排除在外。

唯有赢长青,虽凶名在外,但在嬴政眼中却是最具潜力之人。

行事果决却有条理,许多见解甚至超越了他这个父皇。

然而,大秦子民恐难接受一位"暴君"作为储君,未来的 。

"儿臣所作所为,只求无愧于大秦,无愧于心,其余从不在意。"

"纵使千夫所指,儿臣又有何惧?"

赢长青淡然一笑。

起初绑定暴君系统时,他或许还有所犹豫,但如今已彻底爱上这种率性而为的真性情。

只要活得自在,大秦能延续,暴君之名又何妨?

更何况有系统在,一切皆有可能。

赢长青毫无畏惧。

"朕今日本想教导你,没料反被你上了一课!"

"罢了,你既无畏,朕又何惧?"

"放手去做,一切有朕为你担着!"

嬴政深吸一口气,重重拍了拍赢长青的肩膀。

章邯与蒙毅早已识趣退下,此刻只剩父子二人,嬴政也不再端着 架子,享受这难得的温情。

"父皇此言当真?"

赢长青眼中闪过亮光。

"自然,朕何时骗过你们?"

嬴政笑着摇头。

普天之下,也只有赢长青敢如此与他说话。

"父皇乃大秦始皇帝,一言九鼎,儿臣自然相信。"

"只是确认之后,儿臣许多被耽搁的计划便可实施了!"

"父皇静候佳音吧!"

赢长青笑容灿烂,向嬴政行礼后,径直冲出公子府。

"怎么感觉有些不对劲......"

"朕似乎被这小子绕进去了?"

"他该不会又要闹出什么让朕头疼的事吧?"

"不,这几乎是肯定的!"

"这儿子,专坑爹啊!"

望着赢长青远去的背影,嬴政隐隐感到不安,叹息许久,最终无奈摇头。

但眼角余光中,却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欣慰。

咸阳城北,儒生学馆。

作为当世第一显学,儒家在各郡县影响力巨大,在咸阳城更受士族权贵追捧,因此其驻地修建得极为宏伟。

这座学馆规模宏大,足足占据了好几条街道。进出之人无不衣着华贵,稍显寒酸的连大门都进不去。

宽敞华丽的大厅内,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进行。由知名大儒、待诏博士叔孙通主持,咸阳城的儒学名流齐聚一堂。

酒过数巡,醉意渐浓的儒生们开始高谈阔论,议论朝政。

“当今陛下昏聩无能,竟听信李斯那叛徒之言,废除自古圣贤所立、传承千年的分封制,简直违背圣人之道!”

“不错!自古以来,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昔日周朝能灭商纣,享国运八百余年,靠的就是分封诸侯!”

“就连秦国先祖,当年不过是个牧马人,蒙周天子恩赐才成为一方诸侯。如今却忘恩负义,趁周室衰微窃取九鼎!”

“尤其是今上,偏信李斯等小人,推行法家 ,弃仁义礼智信于不顾,简直是倒行逆施!”

“依我看,大秦国祚必不久矣!”

“天下清流迟早揭竿而起, 这暴秦!”

儒生们的言辞越发肆无忌惮,甚至有些失控。或许是酒劲上头,又或是平日狂妄惯了,连叔孙通都难以制止。

“诸位,今日议题是劝谏陛下恢复分封,而非妄议其他!”

“别忘了这是咸阳城,小心隔墙有耳!若让公子长青知晓,打上门来,可别怪我没提醒!”

叔孙通挥手屏退歌伎,拿起铜锤敲击编钟,打断众人愈发离谱的言论。

“区区一个纨绔公子,有什么好怕的!”

“我等乃圣人门徒,欺辱我们便是欺辱孔孟圣贤,与天下读书人为敌!”

“莫说一个公子长青,便是陛下也不敢轻视我儒家数十万门徒,否则怎会送公子扶苏来求学?”

“我们这就去赢长青府邸,声讨他的恶行,让天下人看清赢氏真面目!”

“除非陛下答应恢复分封,立扶苏为太子,否则绝不罢休!”

“走,现在就去!”

这群在地方上被权贵吹捧得忘乎所以的儒生,丝毫不给叔孙通面子,醉醺醺地嚷嚷着,甚至踉跄着打听赢长青府邸的方向。

叔孙通眉头紧锁,却无可奈何。他虽为始皇帝钦点的大儒,但在儒家内部地位不高,因非士族出身,昔日备受歧视。此次能主持宴会,不过是因博士仆射淳于越称病推辞。

正当他愁眉不展时,学馆大门突然被人一脚踹开。

“哪个不长眼的东西,敢在此撒野?没看见圣人的牌匾吗?”一名来自齐地、曾在稷下学宫任职的暴躁儒生破口大骂。

“方才不是说要讨伐本公子吗?怎么本公子来了,反倒哑巴了?”

“看来儒家尽是些欺软怕硬、言行不一的败类!”

赢长青从火焰驹上跃下,冷冷一笑。

众儒生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恶名远扬的赢长香在乡里时就已声名狼藉。初到咸阳城的儒生们更是对其 如雷贯耳,甚至有人亲眼目睹徐福当街被赢长青处决的血腥场面。

当这位以残暴著称的公子突然现身,方才借着酒劲高谈阔论的儒生们顿时噤若寒蝉。众人面面相觑,争先恐后地往后躲闪,无人敢直视赢长青凌厉的目光。

"殿下息怒!方才都是酒后失言!"被同门推到前面的叔孙通硬着头皮辩解。

"酒后之言就不作数?"赢长青冷笑道,"留着这些鬼话去阴曹地府说吧!本公子接到密报,这儒学馆藏有徐福同党,妖言惑众,按律当诛!"

原来赢长青剿灭赵高府邸后未获系统提示,联想到历史上"焚书坑儒"的典故,便直奔儒学馆而来。不料刚到门口就听见这群儒生大放厥词,当即下令拿人。

叔孙通还未及反应,就被侍卫按倒在地。其他儒生见状破口大骂:"暴君!你比商纣夏桀还要残暴!"这番谩骂反倒为赢长青贡献了不少系统积分。

几个机灵鬼想趁乱溜走,却被经验老道的侍卫堵个正着。这些养尊处优的儒生哪是身经百战的侍卫对手?转眼间就被揍得哭爹喊娘,只能在心里咒骂,为赢长青又添了些许积分。

闻讯赶来的内史腾看到满地狼藉,不禁扶额叹息:"殿下,您这又是闹哪出啊?"

这段时日,兼任咸阳城政务的治粟内史出勤次数激增,身形也消瘦不少。这不仅是劳累所致,更多是忧心忡忡。

只因赢长青每次惩治的对象,皆是大奉举足轻重的人物,令内史腾头痛不已。此番更甚,赢长青竟率众捣毁儒家在咸阳的学馆,将千余名大儒尽数打翻在地。

须知儒家门生数十万,追随者遍布天下,朝堂中亦不乏其门徒。尤其墨家式微后,儒学独尊,诸生皆以孔子为法,此言绝非虚妄。

纵使始皇帝多次因儒家鼓吹分封制、诋毁郡县制而欲惩处,终究未能付诸实施。而今赢长青却将帝都咸阳的儒家学馆连根拔起。

天下儒生若不群起攻之,内史腾宁愿相信日从西出。此事当真捅破了天!

"叮!咸阳令怒斥你专横跋扈,系统积分+1999!"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