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宣纸碎屑与镜头光斑故宫西配殿的窗棂漏进四月的阳光,洒在苏微指尖时,
恰逢她用竹刀挑起宣纸边缘的碎屑。指尖刚触到那片泛黄的纸角,殿门突然被推开,
伴随着室外微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她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修复《千里江山图》残卷的工序中,最忌讳气流扰动。“抱歉,
我是文物摄影组的陆时衍,来拍摄宋代册页的细节。” 男人的声音比预想中轻柔,
苏微抬头时,正看见他举着相机站在三步之外,黑色冲锋衣的拉链拉至顶端,
连帽檐也压得很低,只露出线条干净的下颌。他似乎注意到她手边的工作台,
脚步又往后退了半步,镜头暂时转向墙面的文物保护标识,“需要等您完成这一步吗?
”苏微摇摇头,将竹刀放回锦盒,指尖在围裙上轻轻蹭了蹭——她有轻微的纸张洁癖,
每次接触古卷后都习惯清理指尖。“再等十分钟,我把这处虫蛀的补纸固定好。
” 她说着低头继续操作,余光却瞥见男人并未移动,相机镜头虽对着墙面,却未按下快门,
倒像是在观察什么。十分钟后,苏微放下工具转身,正撞入陆时衍的镜头里。
他似乎没料到她会突然转身,手指还悬在快门键上,
镜头中的画面恰好框住了她沾着细碎宣纸纤维的袖口,以及身后铺着残卷的工作台。
阳光落在相机镜头上,折射出的光斑刚好洒在她的发梢,陆时衍的喉结轻轻动了动,
慢慢放下相机:“抱歉,职业病,看到有质感的画面就想记录。”“没关系。
” 苏微弯腰收拾工具,围裙口袋里的书签不小心滑落,落在青砖地上发出轻响。
那是用老竹制成的书签,边缘刻着细小的“微”字,是她修复古籍时顺手制作的。
陆时衍比她先一步弯腰去捡,指尖碰到竹片时,
两人的手同时顿住——他的指腹带着相机握柄留下的薄茧,她的指尖还残留着宣纸的触感,
在春日的暖阳里,竟比窗外的海棠花还要烫。“你的书签。” 陆时衍把竹片递过来时,
苏微注意到他的相机包侧面挂着个奇怪的挂件——竟是片用树脂封起来的银杏叶,
叶脉清晰可见。“这是?” 她忍不住指了指那个挂件。“去年在敦煌拍摄壁画时捡的,
” 陆时衍的嘴角难得弯了弯,平时总没什么表情的脸上,突然露出些许少年气,
“当时风沙大,这片叶子刚好落在相机镜头上,救了镜头一命。” 他说着顿了顿,
目光落在苏微手边的《千里江山图》残卷上,“你修复的这处补纸,
用的是明代的‘金粟山藏经纸’?我上次拍摄台北故宫的藏品时见过,
这种纸的纤维纹理很特别。”苏微愣了愣——很少有人能一眼认出这种冷门的古纸种类。
她刚想开口,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修复组组长发来的消息:“宋代册页拍摄延迟,
陆老师可能要在西配殿等半小时,你帮忙照看一下。”她抬头看向陆时衍,
正好对上他的目光。他似乎刚收起相机,指尖还在无意识地摩挲相机背带,
阳光从他身后的窗户照进来,在他周身镀上一层浅金色的轮廓。“陆老师,
” 苏微斟酌着开口,“等拍摄的间隙,要不要看看我刚整理好的清代古籍装帧样本?
里面有几种少见的‘蝴蝶装’。”时衍的眼睛亮了亮,平时总显得有些疏离的眼神里,
突然映进窗棂的影子,像把春日的光都收进了眼底。““好啊,
” 他说着往工作台边挪了挪,刻意保持着不影响她的距离,
“不过得麻烦你——我拍摄文物习惯了,看这些样本时,可能会忍不住问很多细节。
苏微低头拿出装着样本的锦盒,指尖碰到盒盖时,突然想起刚才他递书签时的温度。
窗外的海棠花被风吹得轻轻晃动,落在工作台上的阳光也跟着摇曳,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比修复古卷时的竹刀落地还要轻,却又格外清晰。当锦盒的铜扣被轻轻打开,
最上面那本清代蝴蝶装样本的纸页间,一张浅灰色的纸条轻轻滑落。苏微下意识伸手去接,
指尖展开纸条时,一行钢笔字迹映入眼帘:“三月十七日,西配殿窗下,见竹刀挑纸,
如见故人。”她猛地抬头看向陆时衍,正好撞见他凝视着锦盒的目光。
他的眼神里没有了刚才的轻松,反倒藏着几分复杂,像是有话想说,却又被什么东西困住。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游客喧闹声,以及殿内老旧挂钟的滴答声,
一下下敲在两人之间。“这纸条……” 苏微捏着纸条的指尖微微用力,
纸张边缘被攥出细小的褶皱,“是你放的?”陆时衍沉默了几秒,喉结又动了动,
才缓缓开口:“是我。” 他的声音比刚才低低沉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三月十七号那天,我来西配殿踩点,正好看见你在修复古籍,阳光落在你手上,
还有竹刀挑着宣纸的样子…… 很像我奶奶年轻时的照片。”苏微愣住了,
手里的纸条仿佛也有了温度。她还想再问些什么,殿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文物摄影组的同事推着器材走进来:“陆老师,宋代册页已经送到隔壁殿了,
咱们可以开始拍摄了。”陆时衍点点头,转身前又看了苏微一眼,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纸条上,
轻声说:“等我拍完,再跟你细说,可以吗?” 苏微攥着纸条,轻轻 嗯” 一声,
看着他跟着同事走出殿门,黑色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心里像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
泛起圈圈涟漪。她她低头看着纸条上的字迹,钢笔墨水的颜色还很新,能看出是近期所写。
再看看桌上的古籍样本,以及窗外依旧摇曳的海棠花,刚才两人指尖相触的温度,
仿佛仍残留在皮肤上,久久未曾消散。
2 古籍里的旧时光陆时衍的拍摄工作一直持续到傍晚,等他再次回到西配殿时,
殿内的阳光已经变成了暖橙色,苏微正收拾着工作台上的工具,锦盒被小心地放在一旁,
那张纸条则压在她的书签下面。听到脚步声,苏微抬头,看见陆时衍卸下了相机包,
冲锋衣的拉链也拉到了胸口,露出里面浅灰色的针织衫,少了些疏离感,多了几分温和。
"拍摄结束了?"她问。"嗯,最后一张刚拍完。"陆时衍走到工作台边,
目光先落在书签下的纸条上,才看向苏微,"现在,能跟你好好说说纸条的事了。
"苏微把纸条拿起来,递给他:"你说,我像你奶奶年轻时的照片?"陆时衍接过纸条,
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字迹,像是在触碰什么珍贵的东西:"我奶奶年轻时也是做古籍修复的,
四十年代在上海的古籍书店工作,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才放弃了这个职业。她去世前,
给我留了一本相册,里面有一张她在书店修复古籍的照片,阳光落在她手上,
也是用竹刀挑着宣纸,跟那天我看到你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他顿了顿,
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翻出相册里的老照片。苏微凑过去看,照片里的女人穿着浅蓝色的旗袍,
坐在窗边,手里拿着竹刀,阳光落在她的发梢,眉眼间竟真的和苏微有几分相似。
"我奶奶叫苏曼卿,"陆时衍看着照片,声音里带着怀念,"她说过,
古籍修复是件需要耐心的事,每一张纸,每一道工序,都藏着时光的故事。""苏曼卿?
"苏微突然睁大了眼睛,"我爷爷以前跟我提过,他年轻时在上海认识一位古籍修复师,
就叫苏曼卿,说她的手艺特别好,还帮他修复过一本清代的诗集。"陆时衍也愣住了,
看着苏微的眼神里满是惊讶:"这么巧?我奶奶确实跟我提过,
她年轻时帮一位姓苏的先生修复过诗集,还说那位先生后来去了北京,从事文物保护工作。
"两人对视着,殿内的暖光落在彼此脸上,原本陌生的距离感,
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缘分拉近了。"原来我们的祖辈早就认识。"苏微笑了笑,
眼里的好奇多了几分,"那你后来怎么会做文物摄影?也是受奶奶影响吗?""算是吧。
"陆时衍把手机收起来,指尖摩挲着相机包上的银杏叶挂件,"奶奶去世后,
我整理她的遗物,发现了很多她修复过的古籍照片,还有她写的修复笔记。
我本来学的是摄影,后来就想,能不能用镜头记录文物的样子,
就像奶奶用双手修复古籍一样,让更多人看到这些老物件里的故事。
"苏微看着他手里的相机包,又看了看桌上的古籍样本,
轻声说:"其实文物摄影和古籍修复很像,都需要细心,还要懂文物的历史,
才能拍出它的质感,修出它的原貌。""你说得对。"陆时衍点头,
目光落在清代蝴蝶装样本上,"上午你说这里面有少见的装帧样式,现在能再给我看看吗?
刚才没来得及仔细看。"苏微打开锦盒,拿出那本蝴蝶装样本,小心翼翼地展开:"你看,
这种蝴蝶装的书衣是用绫锦做的,而且内页的纸张是清代特制的皮纸,比普通的纸更有韧性,
保存时间也更长。不过因为年代久了,有些页脚还是有磨损,
我前几天刚用浆糊做了简单的加固。"陆时衍凑近看着,手指轻轻悬在纸页上方,没有碰到,
怕损坏样本:"这种绫锦的纹样,我在敦煌的唐代经卷上见过类似的,
没想到清代也有这样的工艺传承。"他拿出手机,打开相机,却没有按下快门,
"这么珍贵的样本,还是别用闪光灯拍了,怕影响纸张。"苏微看着他小心翼翼的样子,
心里暖暖的:"你对文物还挺上心的,很多摄影师为了拍得清晰,都会用闪光灯,
不管对文物有没有影响。""奶奶的笔记里写过,文物是有生命的,
要像对待人一样尊重它们。"陆时衍收起手机,眼神认真,"就像你修复古籍,
不是简单地把破损的地方补好,而是要让它重新'活'过来,带着原来的时光继续走下去。
"两人围着古籍样本,一聊就聊到了天黑,殿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走廊里的灯也亮了起来。
苏微看了眼手机,已经晚上七点多了:"没想到聊了这么久,都天黑了。
"陆时衍也看了看时间,有些不好意思:"抱歉,耽误你下班了。"他顿了顿,又说,
"为了表示歉意,我请你吃晚饭吧?附近有一家不错的家常菜馆,味道很地道。
"苏微犹豫了一下,想到刚才聊起祖辈的缘分,还有两人对文物的共同喜好,
轻轻点了点头:"好啊。"走出故宫的大门,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在脸上很舒服。
陆时衍走在苏微身边,刻意放慢了脚步,跟她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两人沿着护城河走着,
偶尔聊几句古籍修复的技巧,或是文物摄影的趣事,没有尴尬的沉默,只有轻松的氛围。
到了家常菜馆,陆时衍让苏微先点菜,自己则看着菜单上的菜名,
偶尔问她喜欢吃辣还是清淡。苏微点了一道清蒸鱼,一份炒时蔬,还有一碗番茄蛋汤,
都是清淡的口味。陆时衍又加了一道红烧肉,笑着说:"我奶奶说,修复古籍费体力,
要多吃点肉补充能量,你应该也经常对着古籍久坐,多吃点肉好。"苏微望着他,
心中再次涌起一股暖意。菜肴上桌后,陆时衍特意将红烧肉中较瘦的部分夹给她,
自己则享用带些肥油的部分。两人边品尝美食边畅谈,话题从古籍延伸至各自的工作日常。
苏微分享道,她有时修复一本古籍需耗时数月乃至半年,尽管过程单调乏味,
但每当目睹修复后的古籍被郑重地陈列在展柜中,便油然而生一股成就感。陆时衍亦提及,
为了捕捉一张完美的文物照片,他时常在博物馆内静候数日,
只待最佳光线的降临;有时甚至需蹲地拍摄,直至双腿麻木,然而,
当照片中清晰地呈现出文物的细腻之处时,他便会觉得一切辛劳皆值得。晚餐结束后,
陆时衍送苏微回家。抵达小区楼下,苏微凝视着他,轻声细语道:“今日多亏了你,
不仅告知我纸条之事,还盛情款待。”陆时衍微笑回应:“其实更应该感谢你,
愿意聆听我讲述关于奶奶的往事,并与我分享诸多古籍知识。”他目光柔和,
含笑继续道:“对了,下周我将前往承德避暑山庄拍摄清代古籍,那里藏有几部珍稀抄本,
你是否有兴趣一同前往?权当是共同探访文物,顺便帮我评估那些古籍的保存状况。
”苏微眼中掠过一抹惊喜之光,她一直渴望前往承德避暑山庄一睹清代古籍的风采,
却苦于无机缘。“真的可以吗?”她满怀期待地问道。陆时衍笑着肯定:“当然,
我已与文物保护部门沟通妥当,他们也欢迎精通古籍修复的专家前往交流。
”他补充道:“若你愿意,我们下周三启程,周五返回,恰好赶在周末前,
不会过多影响你的工作。”苏微毫不犹豫地点头:“我愿意!”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暖黄色的路灯洒在她的面庞上,显得格外温婉动人。陆时衍注视着她的笑颜,
心中亦感到阵阵暖意:“那我们下周三早上八点,在故宫门口集合,一同前往车站。”“好。
”苏微应声,目送陆时衍转身离去,直至他的身影消失于街角,方才缓步走进小区。回到家,
她取出奶奶留下的旧相册,翻至爷爷提及的那位苏曼卿的照片,
思绪不禁飘回陆时衍手机中的老照片,以及今日两人间的种种交谈,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
她将那张纸条小心翼翼地夹入相册,与老照片并置,心中满怀对下周三承德之行的憧憬,
期待着能与陆时衍一同在古籍与文物的世界里,探寻更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3 承德的古籍与星光周三早上八点,故宫门口的人还不算多,
苏微背着装满古籍修复工具的背包,刚走到门口,就看见陆时衍已经到了,
手里提着一个相机包,还有一个装着零食和水的袋子。“早啊,苏微。”陆时衍笑着打招呼,
把手里的袋子递给她,“我买了点早餐,还有路上吃的零食,你看看喜欢吗?
”苏微接过袋子,里面有豆浆、包子,还有她喜欢吃的草莓味饼干,
心里一暖:“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这个饼干?”“上次吃饭的时候,
你说过喜欢吃草莓味的零食,我就记下来了。”陆时衍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不知道买的对不对。”“很对,谢谢你。”苏微笑着说,两人一起往车站走去。路上,
陆时衍跟苏微说起承德避暑山庄里古籍的情况:“这次要拍的是三本清代康熙年间的抄本,
分别是《御制避暑山庄诗》《热河志》和《松鹤堂集》,都是手写本,字迹很工整,
但因为保存环境的原因,有些页面有受潮的痕迹,可能需要你帮忙看看,给点修复建议。
”“没问题,我带了简单的检测工具,可以看看纸张的湿度和破损情况。”苏微说着,
拍了拍背包,“里面还有我爷爷以前用过的修复笔记,说不定能用上。
”两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过去了,到了承德避暑山庄,
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在门口等他们了。跟着工作人员走进山庄,
苏微立刻被这里的建筑和景色吸引——青灰色的瓦檐,红色的宫墙,还有湖边的柳树,
都带着清代皇家园林的气派和雅致。“这里的古籍都存放在文津阁,
那里是以前存放《四库全书》的地方,保存条件很好。”工作人员边走边介绍,
“不过因为年代久远,还是有些古籍出现了小问题,正好你们来了,能帮忙看看。
”到了文津阁,工作人员打开恒温恒湿的库房,拿出那三本清代抄本。苏微戴上手套,
小心翼翼地接过一本《御制避暑山庄诗》,翻开页面,仔细查看纸张的情况。
陆时衍则在一旁,拿出相机,调整着光线,准备拍摄,但没有立刻按下快门,
而是等苏微先检测。“这本古籍的纸张是桑皮纸,韧性很好,但因为之前库房的湿度有点高,
右下角有轻微的霉变,不过霉变范围不大,只要及时用干燥的宣纸吸潮,再调整库房的湿度,
就能控制住。”苏微用指尖轻轻拂过霉变处,又从背包里拿出便携式湿度检测仪,
贴近纸张表面,“湿度大概在65%,正常古籍保存的湿度应该控制在50%-55%之间,
稍微调整一下就好。”工作人员连忙记下:“多亏你来了,我们之前还担心霉变会扩散,
现在听你这么说就放心了。”陆时衍这时才拿起相机,调整到自然光模式,
镜头对准书页上的字迹:“苏微,你觉得从哪个角度拍,
能更清晰地展现纸张的纹理和字迹的细节?”苏微走到他身边,
指着书页左侧:“从这个角度吧,光线能顺着字迹的走向打下来,既不会产生反光,
又能突出墨色的层次感,还能让纸张上的纤维纹理更明显。
”陆时衍按照她的建议调整了相机角度,按下快门时,特意放慢了动作,
怕相机的震动影响到古籍。“咔嚓”一声轻响,照片拍好后,他把相机递给苏微:“你看看,
是不是你想要的效果?”苏微接过相机,看着屏幕里的照片,
字迹清晰得连墨色的浓淡都能分辨出来,纸张的纹理也若隐若现,忍不住点头:“特别好,
这样既能展示古籍的内容,又能让观众看到纸张的保存状况,很符合文物摄影的需求。
”接下来的两天,苏微和陆时衍就在文津阁里忙碌着。苏微帮工作人员检测古籍的保存状况,
给出修复建议,还偶尔帮陆时衍调整拍摄角度;陆时衍则专注于拍摄,
偶尔也会帮苏微递工具,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周四傍晚,所有拍摄工作都完成了,
工作人员邀请他们在避暑山庄里逛逛。沿着湖边的小路走着,夕阳把湖面染成了金色,
偶尔有飞鸟掠过,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没想到避暑山庄这么美,
比照片里看到的还要好看。”苏微看着湖边的景色,忍不住感叹。
“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每一片湖水,都藏着清代的历史。”陆时衍拿出相机,
对着湖面拍了一张,“就像我们修复的古籍、拍摄的文物一样,都是时光留下的宝藏。
”两人走到一座石桥上,苏微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爷爷的修复笔记:“对了,
我爷爷的笔记里,提到过他在上海认识苏曼卿先生的时候,还一起修复过一本《诗经》抄本,
说那本抄本的装帧样式很特别,是用‘包背装’,而且书衣上还绣着一朵梅花。
”陆时衍眼睛一亮:“我奶奶的遗物里,也有一本《诗经》抄本,书衣上确实绣着梅花,
不过因为年代久了,梅花的颜色有些褪色,我一直不知道那本抄本还有这样的来历。
”“这么说,那本抄本很可能就是你奶奶和我爷爷一起修复的!”苏微兴奋地说,
“我爷爷的笔记里还说,那本抄本后来被一位收藏家买走了,不知道现在在哪里。
”陆时衍若有所思:“我奶奶去世前,把那本抄本交给了上海的古籍图书馆,
说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说不定,我们以后有机会去上海,能找到那本抄本。”苏微点点头,
心里充满了期待。这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星星开始出现在夜空中,
湖边的路灯也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倒映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你看,星星出来了。
” 苏微指向天空,“这里的星星比北京的明亮许多,可能是因为这里没有那么多灯光干扰。
”陆时衍抬头望向天空,随即看向苏微:“其实,第一次在西配殿见到你时,
我就觉得你像星星一样,安静又明亮。尤其是你专注修复古籍时,眼中仿佛有光。
”苏微听到这话,脸颊微微发烫,低头看向湖面:“你又在说笑了。”“我没有说笑。
” 陆时衍的声音很认真,“从第一眼见到你起,我就觉得很亲切。
后来知道我们的祖辈相识,又一起在这里工作,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苏微,
我……”他话未说完,远处突然传来工作人员的喊声:“陆老师、苏老师,该回去吃饭了!
”陆时衍停下话头,看着苏微,轻声说:“等回北京后,我再跟你说剩下的话。
”苏微点点头,跟着他往回走,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她能感觉到,
陆时衍想说的话一定很重要,而她,也在期待那句未说完的话。周五早上,
苏微和陆时衍准备返回北京。离开避暑山庄前,
作人员将一本装裱好的《御制避暑山庄诗》复印本赠予他们:“这是我们特意为你们准备的,
就当是纪念。”苏微接过复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赠苏微、陆时衍先生,
愿文物之美永存”,心里暖暖的。返程的火车上,苏微靠在窗边,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景色。
陆时衍坐在她身旁,拿出相机,翻出在避暑山庄拍的照片:“你看,
这张是你在文津阁检测古籍时拍的,阳光落在你身上,特别好看。”苏微凑过去看,
照片里的自己正专注地盯着古籍,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阳光在她发梢镀上了一层金边。
“你什么时候拍的?我怎么不知道。”“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拍的。” 陆时衍笑着说,
“还有这张,是在湖边拍的,你望着湖面的样子,很安静。”苏微看着照片,心里满是感动。
她抬头看向陆时衍,正好对上他的目光,他的眼中满是温柔,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明亮。
“苏微,” 陆时衍轻声开口,“在避暑山庄石桥上,我没说完的话,现在想告诉你。
我喜欢你,从第一次在西配殿见到你,就开始喜欢你了。喜欢你专注修复古籍的样子,
喜欢你对文物的热爱,喜欢你的温柔和善良。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
”苏微的心跳瞬间加速,她看着陆时衍认真的眼神,想起两人从相识到相知的点点滴滴,
想起祖辈的缘分,想起在承德的美好时光,用力地点了点头:“我愿意。”陆时衍听到这话,
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轻轻握住苏微的手,她的指尖还带着宣纸的触感,
他的掌心带着相机握柄的薄茧,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像古籍里的文字和纸张一样,
密不可分。火车继续向前行驶,窗外的阳光正好。苏微靠在陆时衍的肩膀上,
看着手里的复印本,心里充满了幸福。她知道,这只是她和陆时衍故事的开始。未来,
他们会一起修复更多的古籍,拍摄更多的文物,一起在时光的长河里,守护这些珍贵的宝藏,
也守护他们之间的爱情。4 古籍馆里的约定回到北京后,苏微与陆时衍的感情日渐深厚。
他们一同前往故宫上班,下班后共享家常美食,周末则或去古籍馆赏阅古籍,
或去博物馆参观展览,偶尔也会漫步公园,如同所有情侣一般,享受着简单而温馨的时光。
这周末,他们约定前往上海古籍图书馆,寻找陆时衍奶奶留下的那本《诗经》抄本。
周六清晨,两人乘坐高铁前往上海,一路上,苏微专注地翻阅爷爷的修复笔记,
期望能发现更多关于那本抄本的线索。“爷爷的笔记中提到,那本《诗经》抄本的包背装,
是用桑皮纸制作的书芯,外面包裹着深蓝色的绫锦书衣,书衣上绣制的梅花是用红色丝线,
而且梅花的花瓣上还绣有细小的纹路。”苏微指着笔记上的文字问道,“你奶奶的那本抄本,
是否也是如此?”陆时衍回忆道:“我记得书衣是深蓝色的,梅花是红色的,
至于花瓣上的纹路,我当时并未留意,但应该与你爷爷笔记中描述的一致。
”高铁迅速抵达上海,两人直奔古籍图书馆。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得知他们是来寻找那本《诗经》抄本的,热情地协助他们查找。
“那本抄本确实存放在我们这里,是陆时衍先生的奶奶苏曼卿女士捐赠的,因其保存完好,
我们偶尔会将其展出。”工作人员边说边引领他们来到古籍存放区,
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锦盒。打开锦盒,一本深蓝色绫锦书衣的古籍赫然在目,
书衣上绣着一朵红色的梅花,花瓣上的细小纹路清晰可见,
正是苏微爷爷笔记中所描述的那本《诗经》抄本。苏微与陆时衍相视一笑,
彼此眼中都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苏微戴上手套,轻柔地翻开抄本,里面的字迹工整秀丽,
墨色均匀,纸张的纹理清晰可见,足见当年修复之用心。“你看,这里有我爷爷的名字!
”苏微指着书页末尾的小字,“‘苏振邦修复于民国三十五年’,民国三十五年,
就是1946年,正好是我爷爷和你奶奶认识的时候。”陆时衍也凑过去看,
果然看到了“苏振邦”三个字,还有旁边一行小字“苏曼卿协助修复”。
“原来真的是他们一起修复的!”他的声音里满是激动,“这真是太有意义了,
没想到我们能找到这本抄本,还能看到祖辈的名字。
”工作人员在一旁说:“这本抄本对我们来说也很珍贵,不仅因其历史价值,
更因为它承载着两位古籍修复师的心血。若你们愿意,我们想邀请你们一起,
为这本抄本做一次全面的检测和修复,让它能保存得更久。”苏微和陆时衍相视一眼,
都点了点头。“我们愿意。”苏微说,“能和陆时衍一起,修复祖辈当年修复过的古籍,
                                我死后,留洋归来的夫人悔疯了(宋子越顾兮然)全文阅读免费全集_完结小说我死后,留洋归来的夫人悔疯了宋子越顾兮然
                                我被困在台风中,老公却扔下我去陪青梅(白秋傅祈年)热门小说_《我被困在台风中,老公却扔下我去陪青梅》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脸盲认错妻子后,我找到了真爱白秋宇楚灵珊完整免费小说_热门小说阅读脸盲认错妻子后,我找到了真爱白秋宇楚灵珊
                                我选择离开后,深情男二慌了(林郦陆宸)完本小说_热门的小说我选择离开后,深情男二慌了林郦陆宸
                                官宣当天,老公却抱着前女友拥吻林婉柔薄靳言好看的小说推荐完结_在哪看免费小说官宣当天,老公却抱着前女友拥吻林婉柔薄靳言
                                老婆变心后,我忘了跟她相爱的一切乔轩沈皎皎最新小说全文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老婆变心后,我忘了跟她相爱的一切(乔轩沈皎皎)
                                关卓梁佳佳(重生后,富豪千金请用钱砸我)完结版免费在线阅读_《重生后,富豪千金请用钱砸我》全章节阅读
                                被赶出家门时,我手撕心机女(许振廷许知意)完结小说_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被赶出家门时,我手撕心机女许振廷许知意